本书籍已全新发布
请从目录页打开新篇章。
感恩,合十。2018.01.14

5秒后自动跳转到目录页
【字号:

佛法书籍 >>白话佛法 >>第一册

37、无所住心,修正自己的行为

分享网址:

        孽障, 污气随着因果关系附在人的灵体上, 即灵性和肉体上。为什么业障一定要消除掉呢? 因为凡是业障它都有污浊之气, 有不好的气场, 会随着因果关系附在你的灵魂上和肉体上, 从中医的角度讲就是阻碍了你的血液循环,阻碍了你的气血循环, 而产生了病痛。这就是师父常说的一块一块的业障, 过多了之后你的气脉不通, 会阻碍你的气血的正常运行, 因此肉体就会生病。修行和修心等于用心(行为) 打开你的心灵之光, 今天做了很多好事, 你心中就会很踏实, 很开心。当你在修为上, 心灵上帮助人家时, 就是已经打开你的心灵之窗, 灵魂之窗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由于佛法太深奥, 看不见, 摸不着, 告诉你们佛法好,好在哪里? 当人最苦的时候和最无助的时候, 佛法就已经进入心中了, 就是说为什么当一个人最苦的时候, 也是最能信佛的时候。这个人最困苦的时候, 绝望的时候, 才能一下子放下, 因为当一个人最苦的时候, 是那种痛心的苦,痛到了他的本性之后, 他真正的佛性才能出来, 才能接受真正的佛法。当一个人好的时候, 有钱的时候, 什么苦都没有的时候, 是不会好好修心的。当一个人最苦恼的时候,最无助的时候, 你去帮助他, 最能让他归入佛门。因为无助了才会求到心灵深处的佛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做好事要能见到自己的性空。当你一边做好事时, 一边又要觉得是空的。性空就是你的本性在做好事的时候,你的心是空的, 无所求, 只知道要帮助人家。当你帮助别人有所求时, 人家也会觉得你不是真心的, 做好事如果有目的就得不到善报。如果做好事能见到自己的性空, 就成功了, 否则只是善报而不是功德。如果在帮助人家时, 心中还没有性空, 你做出来的只是善事, 因为事是有所求的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修行就是师父经常给大家讲的修正自己的行为, 要边修边行, 行就是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化为修行, 在工作生活中, 修正自己不好的行为, 把工作化为修行, 把修行化为工作, 在工作中修行, 在修行中工作, 把二者合一融入日常生活中, 不要认为到了观音堂就是修行, 离开了就不修了, 工作不忘修行, 修行不忘工作, 平时生活工作的一切,言谈举止都是在修行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无所住心, 就是你的心不要放在某一个位置上, 我无所谓, 放在哪里都可以, 不放在哪里也可以。心不要注重在什么地方, 什么叫住心? 不论是注重在贪的方面, 吃的方面, 还是事业方面等都叫住心。无所住心, 凡是所有琐碎的事情, 全部都不要住在自己的心里, 要见佛性, 明心开悟, 把自己的悟性开发出来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人生是真实和梦幻的结合, 人生是真实的, 而有时像做梦一样, 而有时忽然之间又变得非常的真实, 真是梦幻的现实变幻不定, 真实又如梦幻, 梦幻又如真实。师父需要你的慎行之, 慎言之。



本页网址二维码
微信扫一扫分享

上一篇:36、调心即修身养性

下一篇:38、烦恼到来后———无所谓

佛法书籍 >>白话佛法 >>第一册